碳中和对我国煤炭市场的影响主要有四方面:煤炭投资积极性受挫、影响市场预期、煤炭生产和消费布局加速西移、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2060年碳中和显然对再开新矿形成致命性影响,因此煤炭资源获取会降温,获取代价可能降低。一些开采条件、资源条件、外运条件不是特别优良,处于前期准备工作的煤矿是否需要继续推进应重新思考,煤炭及相关投资会出现下降。
今后一段时间,一批在建煤矿会逐步投产,一些落后产能和衰老煤矿退出,总的供给会增加,而需求基本稳定,因此煤炭市场供需总体基本平衡,有朝略宽松方向发展趋势。
这一情况将致使有利于煤炭市场平稳运行的因素得到加强:一是地方政府调控能力增强,煤炭生产不断向晋陕蒙集中(目前已超过70%),在建煤矿主要分布在这一区域,未来这一趋势更加明显,煤炭是晋陕蒙重要的经济支撑,对合理煤价是有期望的。二是企业自身维护市场能力不断提高,新山东能源集团、晋能控股集团组建,前四家市场占有率接近40%,行业由过度竞争向寡占型转变,一定程度上会减少过去恶性竞争的局面再次出现。
煤炭相关产业未来必须考虑碳价问题,不可避免要加重企业负担,必定压力向煤炭传递,成本偏高的煤矿很快无法生存。尽管西部煤炭成本也会上升,但开采条件好、生产成本不到东部的50%,即便加上运输费用,竞争力仍比东部强,因此煤炭生产加速向晋陕蒙集中,加速东部和中部多数省区是加速退出煤炭生产。
东中部分布式光伏技术可开发量仅10亿千瓦,耕地红线要求进一步制约了分布式能源开发,未来大规模风电光伏还得靠西部,需要风光水火储打捆外送,配套煤电是比较明确的增长点,西部还会布局一些煤化工,因此煤炭消费会加速西移。
总产量基本稳定或下降,头部企业即使产量稳定,市场占有率也会提高,行业自律得到加强。一批企业可能出现经营困难,兼并重组继续推进。一些兄弟企业,联合重组抱团取暖,也会推高产业集中度。
考虑到可再生能源制氢耦合现代煤化工、CCUS减碳、能源安全保底等因素,较长一个时期内我国仍需一定规模的煤炭,“十四五”煤炭需求仍处于40亿吨上下高位平台期,煤炭作为我国主体能源的地位是巩固的;2030年碳达峰后碳排放要适度下降,煤炭作为碳排放的最大贡献者,必将承担减排重任,因此2031~2040年煤炭消费量会出现较大幅度下滑,但仍是重要的能源品种;2040后,现有的大批燃煤电厂达到服务年限30年左右需要退出,可再生能源累计上到较大规模,加上储能规模化运用,煤炭消费出现快速下降,为2060年实现碳中和奠定坚实基础。
国际形势纷繁复杂,我们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未来十年是中国十分关键是十年,能源安全不得不考虑,碳达峰前煤炭作为主体能源的地位仍然不会动摇,之后下降速度加快,短期不宜出台过于激进的去煤政策,但压煤趋势会越来越严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