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了下跌,一有像样的涨升,反转或反弹的讨论便雀声四起,诱多?诱空?不绝于耳,在纷杂的市象面前,作为个人投资者应该有自己清醒的认识。大底到底在哪里?其实,只要市场没有走出来,就不可能有具体点位,现在利用午休简单提示一下,作为参考:
一.管理层的想法:
明确政策预期,避免恐慌蔓延引发“危机”,手段主要是通过制度建设,建立长效稳定机制,便于构筑心理大底;壮大和发展实体经济,在农业、基础建设、科技等领域有所突破,以实体经济的发展重估股市价值,泡沫已被刺破,决不想再吹起新泡沫。
二.机构思路:
“必须等政策尘埃落定才可以发动行情,目前可以做短差也可以适量建中线仓,但不可以连续拉升和介入过深”。
我国股市的中长期大底都是依赖政策推动形成的,原因很简单,我国股市不同于成熟市场,国民经济“晴雨表”作用并不显著,股市走熊多半是制度出了问题,市场自身无力化解造成的,所以转势必须依赖于制度,这是其一。其二,机构如果在政策措施没正式推出前发动行情,管理层必然会把股市的走熊归结为市场原因和炒作的结果,而把本来想推出的“利好”束之高阁。投资者只要明白了这两点,就能对目前的机构行为有个大概了解,也会对在何种情况下形成大底有个大致了解。目前,不仅机构之间存在博弈、机构与散户存在博弈、机构与政策与大小非也存在博弈,现在后者已经上升为非常时期的主要矛盾。所以,政策尘埃落定后,大底自然快速到来。
三.理论趋向:生活要素推动产业资本快速膨胀和升级,导致发展过快和部分结构失衡,产业资本需求旺盛推动生产要素价格迅速攀升,输入性膨胀即难免又有回旋余地,这种回旋余地,会在某种程度上抑制输入性膨胀的无限蔓延。按照各要素对经济各环节影响在时间上的循环规律,时间差在2、3个月到半年不等,那么膨胀在年底前趋稳并下降,GDP在明年中叶趋稳走平甚至上升的概率最大。股市能提前几个月到半年做出反应,故现在到年底见底都合乎市场逻辑。
四.大小非:
即是幸运儿,又是撒气桶。大小非很幸运,一次不公平的股改造就了成千上万的百万、千万、亿万富翁。成为撒气桶也是“罪有应得”,因为估值、供需关系等股市两大关键要素都与减持有关,导致了股市最忌惮的不良预期。大小非问题也成为机构与政策博弈最主要的“根源”。目前,出笼的大小非们正在咆哮着它们的力量。“什么时候上市公司不再大规模再融资、不再减持,而是开始回购股票了,股市也就是底部了。”,这类判断被不少机构包括私募的领军人物所接受,这也是判断中长期底部的重要“指标”
这两天最引人瞩目的是中信证券,解禁那天的K线告诉市场,大小非并没有减持,而可能还会增持,7月、8月上旬资管机构是做空中信证券的最大空头,散户持有流通盘的比例增加了近1%。当时资管机构、基金等抛售中信证券,除担心券商股下半年的业绩外,大小非将要解禁也是重要原因。然而,该票此次限售股解禁规模达到178亿元,在地量状态下相当于两市1/3的成交金额,减持何谈容易?即便减持也得等交易活跃,股价到达理想状态才可以。需要注意的是,中信证券和中信银行是中信集团的“两个车轮”,中信集团的业绩很好,现金流充裕。如果真要减持,联想一下证监会放松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增持股份的行为的《征求意见稿》,看看跌到脚底的股价,中信集团可能会有什么动作??
综述:在有利于长期走好的政策出来以前,机构不可能持续做多,也做不了“多”,静待政策面变化是机构操盘第一“要务”,研究宏观经济走向是次要“要务”。具体操作上,本博曾多次强调,散户要跟上“时代”步伐,要“粘贴”机构思维。不要猜测大底在哪,应该从机构思路中寻找适合自己的操盘计划,在长期重大利好(包括经济走好大小非自然锁仓等)出现前,不操作或者见好就收。高手可以跟踪机构资金动向,左、右侧混合运用,从机构口中夺饭吃。
(午间发帖,收市更改题目,仅供参考)
添加:
《一.》消息解读:
1.可以把“分红新政策”看作是“铁公鸡”时代的一个拐点,是吸引长线资金价值投资的实质性举措,买股票单靠差价赚钱将不再是人们追逐的唯一盈利模式,以后价值成长票将更受理性投资者青睐。
2.有利于统一大小股东利益,“大小非”们会重新考虑“分红新政”实施后的减持行为,成长性公司的大小非可能更倾向于长期持有。
3.需要注意的是:“分红新政”是管~理~层建立长效稳定机制的重要举措,分红多寡并不影响公司估值,只是有利于投资者建立“即便指数徘徊不前,我持有好股票也可以放心持有,坐享分红”的良好预期。故这个“新政”将使也只能使“结构性机会“更加明显。
4.“新政”的效果,需要强化细则和日常监管来实现,还需要观察“新政”的约束力度。
管~理~层对于大小非问题的答复暂时定义为中性消息,本博从来不认为大小非会被隔离或冻结,“缓冲”是管理层唯一可选之策。大宗交易平台、二次发售、可交换债券都是一些缓冲手段。利空因素在于不合乎许多人“暂停、隔离、加大成本控制减持...”等等预期,认为只要通过二级市场消化便是重大利空。
本博认为,站在供求关系角度看确实是“利空”,但是不是“重大利空”还是要看“势”,看宏观经济的“势”、微观(企业)的“势”、股票市场的“势”,只要“势”是向上的,大小非可能还会助燃这种“势”,让“势”更旺。反之会让不良之“势”也就是向下的“势”更惨烈。短期看,“大小非方面”明确了政策预期,有利于大小非持股的稳定。
因此,要特别关注宏观调控政策的趋向,要把宏调是否松动,作为“势”走向的主要参考,国际环境作为第二参考。
《二》技术布阵,主力进入中期战略性试盘阶段的时机基本成熟,现在略加展望:
(技术图形发不上来,只能省略)
一..向上突破试盘:概率60%,形式:跳空高开形成突破缺口,第一目标是站上短期均线和突破较为陡峭的新下降趋势线(A点)。如果有这种走势,观察放量情况,4.5天持续放量和角度速度(参看趋势量线T_Y,角度YTO……45)回压趋势线支撑点(B点)有效时再加大筹码。
二..向下突破试盘:概率40%,之所以有40%概率是因为难以断定主力机构会不会放大大小非问题的空头气氛,人为打压套利空间。如果发生这种走势说明A股的主流机构在做最后的疯狂,机构的投机“作业”也会昭然若揭。如果出现这种走势,观察指标股和其它板块个股的联动情况,如果只是指标股打压,量并未放大,跟踪选择利润水平较高分红预期强烈价值股票,分批差价介入。技术面观察被离线B~C乖离角度,达到D点无力、止损。
三..继续萎靡不振缓慢探底:概率50%。原因是存量资金不足,外围资金进场可能还要等待时机。存量不足,可能会导致各种试盘动作失败,表现为冲高回落等弱势特征。这种走势投资者业已见惯,只能观望或在强势品种之间打游击。
四..如果突破向上需要关注的板块:券商、银行、保险、超跌、分红(利润及公积金丰厚)、上海天津宁夏(西部)等本地股、其它主力看好板块需要根据盘面和消息面定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