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上有一句话“历史不会重演,但会惊人的相似”,的确市场中出现过N次相似的走势,甚至有些雷同,这在缠论里也有明确的说法“同构”,同构是缠论里三大理论客观支点之一“自同构性结构的绝对复制性”,整个缠论体系的形态学部分都是在建立“同构”这一客观规律基础之上。而同构又绝对不仅限于这一方面的应用,如果想要真正的理论缠论的形态学部分,就必要先对同构有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否则很难在实战中真正应用好完全分类方法,并且会在理论概念与实际走势之间迷失了最初的目标。
同构,用大白话讲解就可以理解为“人”,因为“人”才是最基本的同构体,每个人都有血肉之躯,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是人的最基本构造,全世界都有无数个双胞胎或者几胞胎,甚至有长相很长类似的人,但是你却找不到一模一样的两个人,这就是理论客观支点一“走势的不可重复性”和理论客观支点二“自同构性结构的绝对复制性”的内涵。人就是自相似性的绝对复制性和完全不重复性的统一,也就不难理解股市中的走势,虽然走势及其的相似但又完全不重复,说白了,市场走势就是人的行为的一种集合结构,俗称“人性”,所以股市的走势必须具备人的基本特性。而缠就是建立了这样一套完全分类的体系,如同人类用的NDA和指纹能够识别趋势一样,当走势有着不同的分类,最终让你认清当下的走势。
从缠论的形态学的分型到中枢,最后到各种组合,都仅仅是在同构的基础之上,用一个特定精度的过滤器对走势定位分类的一个应用。缠论里面选5作为笔的基本数量标准,是因为同构大量的实战总结发现,用5根K线即可以最大限度保留走势的波段运行状态又可以过滤掉大部分无意义的异常走势,使分类体系的构建更加适合实际走势。
在笔的划分内,一根K线不管多大也不足以改变笔,但是在实际交易中,一根K线有时候涨跌幅10%左右甚至比一个月的波动都要大,这也是可以的,所以它永远无法真正百分百反应市场波动空间的状态。
如何通过缠论形态学概念的学习和实战对市场结构的宏观以及微观产生一定的认识,同时培养结构性的分析思维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从初学到感觉最后慢慢放弃死抠概念的习惯,因为我们学习是为了实战并不是考试。可以在不违背基本原理的情况下,对当下结构进行分解组合。只要分解组合是正确的,那么在一定程度尚已经具备了预测阶段走势的能力。而对分解组合最直接的检验,不是用概念文字去评定,而是用真实的行情去判断你的分解是否正确。
初学者大部分会用理论去验证对与错,这样就无法摆脱纸上谈兵的尴尬,一旦进入交易,实战走势就是检验理论学习的唯一标准,就像我们在学校学习的知识拿到社会上应用一样。初学者一定要吧概念吃透,但不要去纠结概念,也就是之前我所说的“一根筋”思维,否则你就会出现一种状态,分析时有模有样,一旦进入实战立刻就蒙圈。